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病灶特点是骨髓干细胞或/及造血微环境损伤,主要的病理特点表现为骨髓象中普遍无肿瘤细胞,无网状纤维增生。患病群体有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之分,但临床上一般以慢性再障多见。
慢性与急性再障有何不同?会变来变去吗?
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、慢性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病情进展的速度、病情轻重及并发感染、出血的严重度,骨髓变化等,病人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,需要个体化明确。对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,一般来说症状是比较轻的,为非重型再障。
而急性再障就跟命名一样,发病快速,血象急骤下降,治疗上甚为棘手,需要积极治疗。早期也有不少患者因为严重感染问题,颅内出血而死亡,故型号为重型再障。
然而,重型和非重型再障并不是截然分开的,两者可相互转化。急性重型再障经过积极治疗得到控制,血/骨髓象指标检查就可能表现为慢性非重型再障,而慢性非重型再障患者,由于感染、药物使用不当等出现急性再障症状,称为重型再障Ⅱ型,需按急性重型再障处理。
在治疗方面,慢性再障病情较轻可以中医为主治疗。而对于较为严重的重度再障往往大多建议中西结合去治疗,以西医治疗为主要“板斧”!第一步是尽快缓解病症,提升血象至安全范围,再考虑如何全面改善造血微环境,避免疾病加重恶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