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办非企业单位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

中医血液病专科医院、医保定点单位/异地医保结算

陕西省血液病研究所官方电话
您所在的位置 > 首页 > 血液知识 > 中医血液病

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三系血象直线下降,如何稳定提升?听郝其军院长怎么说!

发布时间:2022-03-01 14:23:09    文章来源:陕西省血液病研究所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化疗在高危MDS、白血病、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及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,但化疗作为细胞毒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,总是敌我不分、好坏细胞系一起杀,从而产生诸多毒副作用,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骨髓抑制!

  那什么是骨髓抑制?、骨髓抑制的表现有哪些?、如何对抗骨髓抑制毒副作用?……下面就围绕患者关心的问题为大家一步步解锁骨髓抑制,一起打败康复之路的“拦路虎”。

化疗骨髓抑制.png

  什么是骨髓抑制?

 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活性下降。血液里的血细胞寿命短、需要不断补充,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,造血干细胞生成血细胞必须快速分裂增殖。而化疗、放疗等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,所以快速增殖的造血干细胞也一并受到放化疗打击造成了骨髓抑制。骨髓抑制通常在化疗后7-14天最为明显。

  骨髓抑制是血液病、肿瘤康复路上的“拦路虎”!

  骨髓抑制的后果有多严重?

  骨髓既是造血组织又是免疫组织,一旦出现骨髓抑制,后果可能很严重。

  1.延缓化疗、降低治疗效果:骨髓抑制会使正常的骨髓造血干细胞、骨髓造血微环境受到损伤,迫使患者减少化疗剂量或缩短疗程,甚至中止治疗,阻碍化疗的顺利进行,影响治疗效果。

  2.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:致命性感染、致命性出血。

化疗骨髓抑制.png

 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最直接表现:

  三系血象直线下降

  骨髓抑制的直接表现就是白细胞、中性粒细胞绝对值、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依次降低。

  1.白细胞降低,引起发感染

  粒细胞(白细胞的一种)平均生存时间最短,约6-8小时,所以化疗后骨髓抑制最先表现出白细胞下降。

  白细胞可以帮助身体对抗感染,白细胞降低的最主要后果是发烧感染,包括消化道、呼吸道、皮肤黏膜的感染,加大治疗难度,严重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。

化疗骨髓抑制.png

  2.血小板减少,引发出血风险

  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7~14天,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下降比白细胞下降稍微缓慢。

 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,修补破损的血管。而当血小板下降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,诱发皮肤黏膜出血、牙龈出血、鼻出血等,严重者可出现脑出血引起患者死亡。

  3.红细胞减少,引发贫血

  血红蛋白平均生存时间为120天,血红蛋白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。

  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贫血,患者常会感到虚弱、头晕无力、疲倦,不仅使患者一般情况表现很差,也使化疗或者放疗后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
相关推荐
公共广告